查看原文
其他

金砖厦门峰会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2017-09-06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


/田飞龙

图/网络

编辑整理/李含 王硕

导读

金砖五国,作为在各自区域的领导性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崛起梦想和领导力诉求。但从金砖机制创立以来的十年经验来看,成员国之间日益深化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共识以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制度共识。

9月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正式启程,本次会议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这既是继2011年三亚峰会之后中国第二次承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也是对过往十年金砖合作发展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更是对下一个十年金砖合作的整体规划和方向导引。


自由贸易、全球化与全球优良治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议程与理想,但这一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驱动的人类发展议程却遭遇到动力衰竭与制度效能递减的威胁。近些年来,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西方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全球化的领导者成为“逆全球化”的肇端者。全球治理秩序也因发达国家的力量衰败及战略调整而承受着崩解压力。那么,谁以及通过何种替代机制来承接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治理责任呢?金秋的金砖厦门峰会给出了富有信心和期待的答案。


作为本年度中国的又一场主场外交,此次金砖峰会饱受关注与期待。这首先是因为,金砖国家是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已成长为“新兴市场国家”,其经济发展与公共治理经验本身就是人类共同财富和可资学习的素材。


其次,世界经济复苏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和压力,发达国家难以维持和更新旧有的国际经济议程及制度框架,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向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倾斜。


再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多层次的多边经济与治理合作机制的主要倡议者,在金砖国家框架内起到主导与协调作用,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如何继续释放,引发各界期待。


金砖峰会本身具有强大的经济合作基础与共同利益空间,是连接世界经济体系之发达端与不发达端的枢纽。G7框架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俱乐部,其主要制度功能在于维护发达国家的既得共同利益、制度秩序及对发展中国家之发展进行控制性引导。


发展中国家,即便是金砖五国这样的大国,在全球化发展中也会遭遇巨大的制度不公正压力,比如发展援助要附加政治改革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难以得到回应,以及在国际贸易与环境政策制定方面话语权严重不足。


从金砖国家的构成来看,体现了对发展中地区的充分代表:南非代表非洲,巴西代表拉美,印度代表南亚,中国代表东亚,俄罗斯代表亚欧结合部。五个国家在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秩序治理中均起到重要的典范与代表作用。金砖会议成果可以成为G20甚至更宽泛的全球治理变革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议题与政策立场。


从此次峰会议程来看,以工商论坛打头,体现了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发展来看问题,以发展来解决问题,一切通过在发展中反思调整,这样一种“发展主义”的全球治理观成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在自我证成、互动交流及经验输出方面的显著标志。这就与西方侧重“规则主义”的全球治理观——首先通过民主化与法治化搭建完备的西式制度框架,然后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西方的全球治理观是其发展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但在发展援助和对外输出上却“倒果为因”,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照搬西方模式时出现了治理秩序危机,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宗教极端主义乃至于恐怖主义,从而丧失了一切发展赖以存续的“和平”秩序前提。


当然,金砖国家机制还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巩固中的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与全球治理机制,在内外竞争与大国间关系磨合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观念及利益冲突。金砖五国,作为在各自区域的领导性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崛起梦想和领导力诉求。但从金砖机制创立以来的十年经验来看,成员国之间日益深化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共识以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制度共识。


在未来的机遇和调整中,以及金砖机制本身的发展巩固中,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团结以及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政策倡议与制定权:

01

其一,内部团结方面,需要金砖国家发展出一种内部性的利益协调与矛盾调解机制,避免双方性冲突对整体机制的结构性破坏。

02

其二,增强领导权方面,需要一方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与治理支持,另一方面主动讨论、提议和推进全球治理政策的修正和变革。

03

其三,进一步充实成员代表性与民主协商决策基础,适当合理扩容,比如可考虑吸收在东盟内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印尼、北非的埃及、中亚的伊朗、拉美的墨西哥等加入。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微信ID:fzzm01

微博:法治周末

长按可识别关注



推荐阅读

地方换届: 省级大员密集调整

磕磕绊绊遗嘱继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