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一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扩张简史

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 2018-08-06

体育大生意第1447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确认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很多视角,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简称“国办发〔2016〕77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点燃了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激情;再比如国家领导对体育的日益重视,“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重要批示、2016年国家领导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明确将体育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合称为“五大幸福产业”,这些都足以让中国体育人为之骄傲……当然,衡量体育产业是否真的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最直观最准确的标准,还是经济普查中的数据统计。


▼体育属于五大“幸福产业”之一

众所周知,自2004年以来,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每五年就开展一次,2018年则是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以下简称“四经普”)。令人振奋的是,此番经济普查,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以“四经普”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身份参与其中,而且国家统计局有意将体育产业纳入重点检测行业, 而这再度印证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明显提升,也意味着体育产业未来真的很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多说一句,体育产业的准确概念也正是由2015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赋予的:“体育产业就是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暨2018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建设业务培训会议在重庆召开(鸣谢:图片来自于《中国体育报》)


在前三次经济普查中,体育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分别只有0.38%(2004年)、0.65%(2008年)、0.41%(2013年),显然体育产业想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想要占到GDP的5%左右,不仅需要持续加速发展,还需要经济普查中梳理清晰体育产业的统计分类,将属于体育产业的行业类别精确地统计到体育产业的名下。只有搞好体育产业的经济普查专项调查工作,摸清体育产业的家底、结构和现状,才能够让体育产业对上可以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投入,对下可以精准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早日让体育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事实上,国家近年来已经充分意识到完善体育产业统计标准的重要性,国发〔2014〕46号文就曾明确提出要求:“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建立评价与检测机制,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此后, 正是在46号文的指导下,2015年9月,国家统计局和体育总局才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这是现行的相对精确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方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鸣谢:图片来自于《中国体育报》)


从某种意义上,回顾过去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模糊估算到进行独立进行专项调查,从建立体育产业名录库到如今体育总局首次成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这堪称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地位提升简史。在认真回顾这一简史后,你会发现,体育产业未来在2025年实现5万亿目标、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绝对不是梦。


 第一次普查:体育GDP占比仅0.38%  休闲健身未能纳入统计

2004年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经济普查工作,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普查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普查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当时普查工作执行的标准就是当时刚刚出炉不久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但在这个《行业分类》中,体育产业所占的大、中、小三个类别加起来总共只有91个类别,大致上分为三大块: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其他体育。


▼2004年,第一次中国经济普查


令人扼腕的是,由于话语权缺失,明显体育属性更强的全民休闲健身活动却被纳入文化部名下的文化娱乐类别,没有纳入体育大类中,这导致国民经济普查的结果是体育产业只占全国GDP的0.38%。要知道,在当时原本体育产业就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并不大,再加之休闲健身工作没有被纳入体育产业类别,更显得体育产业当时非常弱小无力。


▼2004,中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普查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体育产业的概念和类别在国家层面也都没有准确的界定,只是由国家体委在1995年出台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简单赋予的,而且分类非常简单、界定不够严谨:“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一是指为体育本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二是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三是指体育部门开展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经营活动,即多种经营,如酒店、房地产开发等。”但很遗憾,国家体委认定的第三类体育产业中的很多小类别并不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认可。


 第二次普查:体育GDP占比0.63%   出台《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普查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为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这一次,在体育产业分类涵盖范围方面,国家统计局提前加强了与体育总局的沟通力度,决心要制定出一部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统计类别。毕竟2008年有北京奥运会这种举国盛事,体育产业已经开始获得重视。


▼2008年,第二次中国经济普查


鉴于第一次经济普查时未能将休闲健身活动纳入到体育产业类别而引起较大争议,这一次,从2006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联合开展了为期两年多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工作,最终在2008年6月,双方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国统字【2008】79号)。


▼2008年经济普查使用的调查表格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将当时的体育产业划分为8大类,分别是:(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服务;(5)其他体育服务;(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根据这一分类,第二次经济普查核算出我国2008年体育产业占据GDP的0.65%,这在当时创造了体育产业在GDP中占比的历史峰值。


 第三次普查:催生《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大类别增加三项

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原本体育总局建议,希望能够制定一份更严谨科学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毕竟2008年出台的那份《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在概念界定上还是略显粗糙,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提法过于含混,容易引起体育产业和其它产业的重复统计和彼此“争功”。


▼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不过很遗憾,最终这一提议并没有落实,而且后北京奥运会时代,中国体育产业确实有激情消减之嫌,并未能够真正引起重视。最终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继续按照《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对体育产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0.41%,比2008年有明显回落。


好在,2014年国发〔2014〕46号文出炉,其中对体育产业统计类别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建立评价与检测机制,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遵照这一要求,国家统计局和体育总局在2015年9月终于制定并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国家统计局令2015年第17号)。


这一次,体育产业被分为11大类、37个中类、52个小类。这11大类分别是:(1)体育管理活动;(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场馆服务;(5)体育中介服务;(6)体育培训与教育;(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8)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1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1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相较2008年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8大分类,此次分类中体育产业增加了3大分类。这也体现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明显提升。《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除了给体育产业赋予了精准的定义外,还首次提出了“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这一大类概念和“体育健康服务”这一中类概念,为体育产业丰富了类别界限。


 第四次普查:《分类》增加体育小镇  体育总局成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出炉,此后2015年和2016年体育产业GDP统计均有明显提升,其中2016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011.3亿元,增加值为6474.8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0.9%。从名义增长看,总规模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照此速度估算,只要2013至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增长率保持15%左右,2021至2025年年增长率达到10%,体育产业5万亿的目标就能实现。届时体育产业将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结果


在46号文发布前后,体育总局显然也意识到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仍有大量专业工作亟需完善细化,于是从2014年开始,产业发展有关产业政策体育统计、体育资源平台建设,还有一些在产业的管理和协调方面工作全部交给体育装备管理中心具体负责。


当时体育总局给装备中心提出三大具体目标:“一是建立名录库。二是进行专项调查,计算某些业态和国民经济行业业态里面的比例系数。三是要建立重点监测制度,实际上是一个长效的统计机制,这里面可能相关工作会涉及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包括地方体育局,甚至是行业协会,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我们体育产业的统计的长效统计制度。”


▼从2006年起,张立(现为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研究员)曾长期致力于《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制定工作(鸣谢:图片来自于《中国体育报》)


此后装备中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2016年开展了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2017年则开始建立体育产业名录库。根据《全国体育产业单位统计分析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各类体育产业机构141850个,占整个国民经济机构的比例为0.78%。其中,全国共有102137个体育企业,占全部产业机构单位的72.00%。这一专项调查为丰富体育产业名录库、2018年经济普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魏和清讲解《全国体育产业单位统计分析报告(2016)》(鸣谢:图片来自于《中国体育报》)


如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即将正式开展,而《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显然需要进一步丰富,毕竟近年来涌现出了诸如体育小镇、可穿戴运动装备等一批新生事物。所以,国家统计局和体育总局对《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进行了细节修订,大、中、小类别尽量保持了原有数量,但增补了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园区、体育主题公园管理服务;科技助力体育发展的体育智能设备、可穿戴运动装备制造;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体育保险经纪服务;新型户外运动项目——体育航空运动服务等。目前,《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8)修订稿已进入报审工作流程,如无意外,应该会顺利获批。


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以“四经普”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身份参与到经济普查工作中来,国家统计局有意在体育产业领域建立重点监测机制,这些均体现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极速攀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2025年前后,体育产业很有机会实现5万亿的目标,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雪族科技融资排超元年总结

RNG夺冠京交会电竞板块

海南马彩概念每周体育营销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