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学生拍照公示,教育已变异成虚伪的舞台

2016-11-03 李木 晓看

关注,请点上面“晓看

分享,请点右上“



一张朋友圈的截图,在网上炸开了锅。杭州某小学一年级的8位小朋友,因为拼音学得不好,就被老师叫起来,站成一排,拍下照片在家长群里公示。这张照片,虽然家长都说是真的,但学校校长在第一时间予以了否认。

过了一晚,估计想了想不对劲,睡醒之后的校长说,经过再次仔细调查,在网络上热传的这件事情是真的,也确实发生在他们学校。“一早我去班级核实,确实有这事,我已严肃批评老师,并责令老师联系家长道歉。谨此我也表示道歉。以此为契机,我会在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最难让人接受的是,这位老师刚刚发了10个拼音完成情况较好的孩子的照片,在家长群里进行了表扬,转眼又发了这8位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照片。这种做法,让刚刚从幼儿园温暖怀抱里走出来的孩子和家长难以接受。从百般呵护到竞争激烈,甚至到拍照示众,中间隔了一个小学。

那些自身就是学霸的家长,深知学习之苦,原本想要让自己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不想让他们过快进入到痛苦之中。传统幼儿园不上,要去上什么蒙氏,让孩子跑来跑去;幼小衔接也不上,拼音、识字、算术也不上。到了小学一看,完了!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上过幼小衔接的似乎比没上过的更能适应小学的生活。

而那些不太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学拼音,算术,则总有一种让力量,让温婉的妈妈变成刻薄的后妈,让慈爱的爸爸变成暴躁的干爹。这其中,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压力是相当的大。想一想,做不好作业,老师甚至要拍照示众,那感觉谁不抓狂。

学校和老师,应当对这些孩子以更大的耐心。孩子的心智发育都有一个过程,不能粗暴地用统一的标准来强求一律。把孩子叫起来,在全班面前示众,派了照片发到家长群里,突破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底线,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更是对家长的羞辱。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的是耐心、细心和爱心,而不是这种毫无尊严的羞辱。

家长更害怕的是,小学长达6年,如果一入学就给孩子打上差生的标志,今后的几年该怎么共处?又怎么能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活。

浙江省教育厅早在2014年3月就下发通知,要求各个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通知还有一份附件,对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数学等教学内容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不提倡口算比赛,不要求一年级学生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要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等。

这样的红头文件,许多天真幼稚的家长就信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能比多认几个字,多背几首诗来得更加重要。但是现实告诉他们,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隔着巨大的鸿沟。刚上一年级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公然羞辱,自己过去的教育理念轰然崩塌。

世间最过滑稽的地方就在于,在这种“明知是假,却又装着不知道是假,也假装不知道别人知道是假”的心照不宣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却非要叫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理性的公民思想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被扭曲。这还仅仅是第一步,以后人生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分分钟让教育系统苦心积虑想要灌输的观念分崩离析,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又恰好是教育系统自身。

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培养现代化的公民。道德品质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超过对学习的追求。但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大家又似乎别无他法。大学看高中,高中看初中,初中看小学,小学看幼儿园。压力的链条就这么一步步压下来,教育的本质就开始变异。变异成为“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的舞台。

在这样的体制下,教育系统对于学生能力的测评,就变成了老师的压力。对拼音、算术的掌握,尽管省里要求“零起点”,却在事实上开始评比。各个区都卯足了劲,要在全市排名靠前;各个学校也卯足了劲,要在区里名列前茅,层层分解任务指标,人人都需完成指标。

教育整的越来越像企业,那些拖后腿的孩子,在急躁的老师眼里,就成了负面资产。然而即使是压力再大,老师首先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这种一言不合就拍照上传,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的举动,不用说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尽管宏观层面的变异不可阻挡,老师个人的选择依然重要。

这种动不动就公示的行为,还传递出一种极端暴力的思维。这种思维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教师把教室当成自己的王国,把自己当成了国王,把讲台当成了刑场,把手机当成了行刑台,让父母看着孩子受苦,回家之后,家长的尊严受到羞辱,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还埋下了一颗“有权如此”的种子。

面对强权的奴性,面对弱者的暴虐,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起来的。鲁迅先生说,救救孩子!这呼声,百年不绝。



↓ 原创不易,看官随意 ↓

↓ 觉得不错,扫码打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