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季游学】回到印度,探寻佛塔和石窟艺术的源头

艺旅triac 艺旅文化 2021-04-20


单纯从地理上看,印度离我们很近,从中国到印度,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就到了。


但是,喜马拉雅山脉很高,这段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世界屋脊”,将中国与印度生生隔开,以至于在古代,想要从印度到中国,需要北上绕道克什米尔、新疆、河西走廊,才能抵达中原腹地。


佛教东传路线


塔,在今天的中国随处可见,佛塔、铁塔、白塔、文峰塔……或登高望远,或瘗埋高僧,总之,塔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博物馆”:飘逸灵动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以及无数的佛像,和穿越千年的经卷……



其实,不论是塔还是石窟,都是“舶来品”。他们随着信仰的脚步,北上克什米尔、新疆、河西走廊,最终抵达中原腹地。


从印度到中原腹地,这段路走了几个世纪,以至于当我们去追溯塔和石窟的源头时,竟然会觉得他们是如此的陌生……




一、印度佛教石窟与佛塔


公元前3世纪,南亚迎来了一位雄主。这位国王横空出世,四处征战,最终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到了晚年,他深深地感到早年杀戮太重,终究放下屠刀,开始笃信佛教,同时,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以弘扬佛法为务。


他就是古印度历史上著名的——阿育王(Ashoka)。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在位时,约相当于战国晚期;阿育王去世时,秦始皇已经开始运筹帷幄,正式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阿育王时期(孔雀王朝中后期),伴随着佛教地位的上升,佛陀本人开始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而佛教艺术也开始从“象征物时期”向“佛像时期”过渡。


佛塔与石窟,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不同时期的印度(Mauryan Empire即孔雀王朝)


1.佛塔


佛经中曾记载,人们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在修行中有所进益。择一处净土,观想佛陀的本生与弘法故事,即为修行的法门。


佛陀肉身已经不在,留存在世间的,就只有佛舍利了。因此,埋葬佛舍利的窣堵波,开始成为人们观想佛陀生平、追忆佛陀德行的中心。


窣堵波(Stupa),本为埋葬佛舍利的坟冢,其样式也来源于印度的坟墓制式。


桑奇大塔及其俯视图、侧视图


最初的窣堵波,分为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身外围有栏楯,四周有门,信徒们可以进入礼拜道进行礼拜。地下还有地宫,埋有佛舍利。


栏楯及门上多有佛教象征图案,与佛传故事雕刻。比如,象征清净的莲花,象征佛陀说法的法轮,以及记述佛陀离家求道、证悟菩提的佛传故事画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观想、纪念佛陀的主题展开的。



这种窣堵波的建筑形制,从中亚、新疆逐步传入中原腹地,与当地的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建筑——塔。今天的中国境内,文峰塔、佛塔、铁塔、白塔,各种各样的塔,几乎无处不在。



2.石窟


在印度现存的1200余座石窟中,有大约30%属于佛教。这些佛教石窟,最初分为支提(Chaitya)、毗诃罗(Vihara)两类。



支提,泛指礼拜场所,支提窟内凿有象征性的佛塔(Stupa),是佛教信徒诵经礼拜的场所;毗诃罗,指僧人集体居住的僧房、精舍或寺院。一个石窟群,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支提窟,以及数个(或数十个)毗诃罗窟构成。


早期的佛教石窟,以支提窟为中心,环绕毗诃罗窟;其中的支提窟有一个很大的开窗,窟内的佛塔(Stupa)较粗矮,虽然没有佛造像,但已经有了一些夜叉、药叉女的形象。


卡尔利石窟第8窟(公元1世纪中期,上)

及其解剖图(下)


随着佛教从部派佛教、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变,印度佛教石窟也发生了变化。


在后期的印度佛教石窟中,开始出现佛像、壁画、雕刻纹饰等多样的艺术形式,佛传故事逐渐成为这些艺术的主题。后期的支提窟保留了窗户,但明显变小,佛塔变得瘦高,而且还会将佛像雕刻在正面。


阿旃陀石窟19、26窟平面图(5世纪晚期)


从时间上看,到了公元5世纪,印度佛教石窟已经由早期过渡到晚期,而佛教在印度,也在经历过辉煌之后,开始出现衰颓的迹象。


不过,佛教石窟艺术,历经几个世纪的旅程,途经中亚、新疆,开始在敦煌站稳脚跟。公元4世纪末,僧人们开始在敦煌城东南50里,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开凿石窟。在工匠们的劳作声中,一个响亮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敦煌莫高窟。


从印度,到敦煌,石窟的旅程,走了几个世纪。在中国境内,经过历朝历代匠人们不懈的努力,石窟,最终成为了承载传统文化、古代艺术的“博物馆”……




二、佛塔和石窟在哪里?


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曾经不远万里,西行取经。回国之后,他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道:


(摩诃剌侘国)东境,有大山,迭岭连嶂,重峦绝巘,爰有伽蓝……阿折罗阿罗汉所建……(伽蓝)精舍四周,雕镂石壁,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诸因地事,证圣果之祯祥,入寂灭之灵应,巨细无遗,备尽镌镂。伽蓝门外,南北左右,各一石象。闻之土俗曰:此象时大声吼,地为震动。


阿折罗(Ajanta),今天通常译为阿旃陀,玄奘法师所说的这处“伽蓝”,便是西印度著名的阿旃陀石窟(寺)。


阿旃陀石窟


留存至今的印度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除了阿旃陀,巴贾(Bhaja)、可内里(Kanheri)、卡尔利(Karle)、埃洛拉(Ellora)等石窟,都是印度佛教石窟艺术的精华。


而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佛塔(窣堵波)——桑奇大塔(Sanchi Stupa),今天仍屹立在紧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中央邦(Madhya)首府——博帕尔(Bhopal)。


西印度佛教石窟分布图


西印度,佛塔和石窟艺术的源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朱若麟老师曾在那里,深入考察过各个时期的佛教艺术。2020年2月底,朱老师将和孙琪老师一起,重启西印度之行,探寻佛塔和石窟艺术的源头。



 


/ 回到印度,探寻佛塔和石窟艺术的源头 /


  艺旅文化 特邀讲师  

讲师|朱若麟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工作室毕业后,在电影《妖猫传》担任副美术设计,负责场景与佛像壁画的设计,现于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保存学雕刻修复研究室做木雕与干漆佛像技法的研究。曾深入印度腹地考察各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精华。


讲师|孙琪


师从金石名手、古籍善本收藏家许志成先生,自幼对古典文化有着偏执狂般的热爱。在宗教、彩塑、造像、古建及传统织物、茶学、瓷器等领域均有研究。擅长运用朴实的语言将不平易近人的文化知识以及自身对美学的理解分享给听众。



丨行 程 安 排 丨


活动结束后,送至孟买机场解散

返程航班建议购买在当地时间19:00



三、探寻佛塔和石窟的源头


印度与中国,虽然只隔着喜马拉雅山脉,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却需要绕很长一段路。以至于我们对这个邻国的印象十分模糊。



其实,印度是个不折不扣的宗教国家,在这片由恒河水哺育的南亚次大陆上,秉承着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给印度的历史、宗教和建筑文化,留下了无尽的宝藏……而佛塔与石窟,无疑是其中最灿烂的古文明代表。


在古印度,人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智慧和力量。所以印度早期虔诚的佛教徒在僻静的山间,用竹、木修筑小屋,用作对佛祖顶礼膜拜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石窟寺,这就是最早的石窟雏形。至于佛塔,则是印度人虔诚信仰的实物佐证。




1.桑奇大佛塔(The Great Scupa of Sanchi)


桑奇大佛塔是印度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遗迹,始建于公元前 3世纪。在惨烈的羯陵伽战争后,阿育王深感痛苦与悔恨,决心放下屠刀,皈依佛教。



据说,当时阿育王在全国各地修建了8万多座佛塔,大力弘扬佛教,桑奇也成了当时有名的佛教中心之一。



桑奇大塔的外形像坟冢,半球的形状象征着宇宙。相传,其下供奉有佛主的舍利与法物。从公元前2世纪的巽伽王朝开始,桑奇大塔被陆续扩建,尤为重要的是加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塔门



这四座牌楼上的雕刻非常精美,历经2000年的风雨走到今天仍在无声而又清晰地向世人讲述着佛陀的故事:降生、悟道、说法以及涅槃。




2.阿旃陀石窟(Ajenta Caves,图源:艺旅)



大约200年前,英国军官狩猎时闯入一片陌生的地域。没想到,他们在无意中留下的“到此一游”的字样,却让我们重新发现了玄奘法师笔下的“伽蓝”——阿旃陀石窟群。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


壁画表现了佛陀生前的种种传奇故事,题材大多选自《阇陀伽本生经》。壁画表现了大量王宫和宫殿建筑,这些内容在古代印度文献《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反复出现。



同时,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现实生活场景,表明当时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




3.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


埃洛拉石窟共有34座石窟,分属佛教、印度教、耆那教。


埃洛拉石窟和阿旃陀石窟宣扬的主题不同,后者的主题是弘扬佛教,而前者则是三教同堂,早期主要为佛教洞窟,中期主要为印度教洞窟,晚期为耆那教石窟,这种现象实属罕见。



其中的第16号窟是整个埃洛拉石窟中最著名的一座印度教石窟,被称为“盖拉什庙”。其雄伟奇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添加任何建筑材料,直接把整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




4.可内里石窟(Kanheri Caves)


印度佛教石窟中第二大石窟群,石窟总数为110个,持续时间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1世纪,是印度境内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遗址,见证了印度佛教的兴盛与衰亡。



石窟群内,有将近一百件带铭文的文物出土。


这些铭文,使用了包括梵文、婆罗米文在内的多种语言,记载着这里曾经的赞助者和供养者:和尚、金匠、商人、官员……


石窟内佛陀形象有用圣树和佛足来象征的表现,显示了小乘佛教的存在。同时,佛像也出现在石窟内,反映了当时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相混合的状态。


2019年10月,艺旅文化@可内里



除了佛塔与石窟

许多有关古代文明的线索

都静静地伫立在博物馆里

等待着橱窗内外穿越时空的对话



5.印度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ndia)


国家博物馆是了解印度文化最好的一扇门。馆内藏有公元前3世纪至今的印度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包括铜器、陶器、雕刻等艺术品。



甚至还有甘肃敦煌绘画、西藏宗教器物等。探访石窟与佛塔之前,不妨在这里,读读印度的昨天。




6.威尔士王子博物馆(Prince of Wales Museum)



孟买的威尔士王子博物馆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新德里的国家博物馆并称为印度的三大博物馆。它建于1904至1914年,因威尔士王子1905年莅临孟买,并亲自奠基而得名。自1922年开馆以来,就以其高水准的收藏水平而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博物馆。



威尔士王子博物馆的陈列,独具特色,里面的展品,完整地展示了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与序列,对于我们理解印度文明,有很大的帮助。



精品小团,专业解读

10人成行,18人封团


 丨 我 要 参 加 丨 

时间:2/20-2/29

费用:21800元/人

早鸟优惠:800元/人(1/15前报名)

组团价:20800/人(2人及以上)


 丨 费 用 包 含 丨 

交通:行程内专业旅行大巴+印度境内机票(含印度国内四程飞机)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费用

住宿:9晚住宿,国际5星(结合当地5星)

用餐:9顿酒店自助早餐+17顿当地特色正餐(大部分为酒店自助餐+部分途中餐)

服务:专家讲师专业讲解、讲座费用、全程中文领队及当地中文导游服务

设备:无线蓝牙讲解器

保险:国际旅行出行保险

杂费:每人每天2瓶水、司导及酒店服务生小费

 丨 费 用 不 含丨 

最后报名不能拼房者需支付单房4500元/人

往返大交通费用、签证费

游学过程中其他个人消费

开票需另加税费


行程开始前7天退出,退还团费50%

行程开始前3天退出,退还团费40%

行程开始当天退出,退还团费30%


咨询方式

扫码添加小艺报名或咨询

或拨打手机:13738064967


扫码付款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全文

也可进入付款界面



1600多年前,65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一路之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


法显如此九死一生去往西天取经,就是为了回到佛教的发源地,带回纯正的戒律,弘释教于震旦。


2月20日至2月29日,我们也将回到印度,探寻佛塔和石窟艺术的源头。


2019年10月,艺旅@可内里石窟(上)

2019年10月,艺旅@瓦拉纳希的恒河边(下)


编辑整理丨艺旅文化 triac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春节世界文化遗产游学专线—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