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然很好,但它不应该是唯一的答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菁城子 Author 陈兴杰



抢话筒的少年
文:陈兴杰

合肥师范副教授陈宏友栽在庐江中学的演讲台,其实就是一场事故。他的演讲稿肯定是正经的励志演讲,否则无法通过校方审查。陈宏友给很多学校演讲过一千多场,也没出过问题。

偏偏这次演讲前,幻灯片播放出了问题,现场还在调试。为活跃气氛,展示自己随性幽默的“名师风范”,陈宏友做了开场白的演讲。和精心准备的演讲稿相比,即兴讲话显然更能反映他的真实水平。

陈宏友提问:你们为什么而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多数学生回答。他又以品茶为例讲了一番“读过书的人和没读书的人说话水平有什么不一样”。直到这里,演讲没什么问题。

讲到读书改变命运,陈宏友有感而发,放飞自我。他说自己娶了离家乡很远的妻子,改变了陈家基因,因此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以后娶白种、黑种优秀基因的女人,改变后代基因。

据说现场安静了下来,台下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并有不少女学生,不难想象当时的尴尬。陈宏友没注意到言辞不妥,继续夸夸其谈:

“如果考生考上合肥的高校,那么全安徽的女性供他选择;如果考上清北,全中国的女性可供他挑;如果考到国外,全世界的女性供他挑。”


于是发生了那一幕。一位名叫姜振飞的学生上台,抢过陈宏友的话筒,对着台下喊:“他的眼睛里只有钱,崇洋媚外。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台下掌声雷动。

“名师”无良,少年怒喷。这样的场景让许多人热泪盈眶。

对我个人来说,倒没什么感觉。教授的无良言论,这些年来听了不少,心理早已免疫。陈宏友的问题只是在于,他在高中演讲台上褪去大学教授的面皮,展示出粗鄙中年男的一面。

就像朋友间的喝酒吹牛,他口无遮拦,兜售浅陋的人生经验。什么“找个白种女人改良基因”“全世界女性供他挑”,哪一家酒楼的包厢里没有过这样的话语呢?

一位外表斯文,内里粗鄙的老师,在正式场合口无遮拦,讲了一通蠢话,如此而已。

中国古代本来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陈宏友只是讲得很露骨难听。非说这人处心积虑,输出错误价值观毒害学生,有什么阴谋论的成分,实在是大可不必。

至于振臂一呼的少年姜振飞,我很佩服他不畏权威,敢于表达的勇气。但是也仅限于此了。现在各路媒体把他捧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

如果少年是在提问环节质疑,或者直接站起来驳斥,阐述自己的观点,无疑会更让人钦佩。跑到台上抢夺话筒,实在太失礼、太不妥当了。

陈宏友是被请来的演讲者,演讲内容固然丑陋低俗,他却有讲话的权利。可以反驳,可以抗议离场以表愤怒,却不该用“抢话筒”的方式阻止。不同意对方观点,但要尊重他讲话的权利,这样的文明准则对于将要成年的高三学生,不能算是苛刻的要求。

当然,事件发生后有人称:少年姜振飞振臂一呼“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宏大夸张,虚假得要死。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没必要诛心。外人看着矫情,他可能就是这样想。


王思聪说过,他到英国留学前王健林前往送行,临别时送了四字给他,“振兴中华”。这话大得让很多人发笑,可了解王健林生平的人知道,他说这样的话并不稀奇。

姜振飞也许和王健林一样,是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谈论少年宏伟志向,不应该去苛刻。

只是他喊出这一句口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停在中间,凌空蹈虚。其他就是“他的眼里只有钱”“崇洋媚外”这样的批判水话,再没有说点别的,实在让人遗憾。

为了民族振兴而读书,当然是宏伟的志向,“为了赚钱”“为了更好的生活”,是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追求。有什么必要去踩踏批判呢?

抛开陈宏友演讲话语的轻薄粗鄙,只看价值取向,别人可以不同意,却不能说他错。

当代和平社会,国家没有存亡危机,各人践行各自的价值观,前往不同人生目标,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眼里只有钱”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没必要用一种价值观横扫别的价值观。

少年姜振飞抢过陈宏友的话筒,喊了一句常见口号,却没说出什么道理来,令人遗憾。大部分学生回答提问时,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能是出于政治正确或者戏谑,他们给了一个不会错的答案;也可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茫茫然喊了个口号。

“为什么而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场错过了一个很好的讨论机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为了赚钱、为了家人过上好生活、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了充盈的人生、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改善社会……“为中华之崛起”当然也很好,只是它不应该是唯一的答案。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识无涯,人就会越谦卑。
而认知能力越低,个人视角就越小,自我边界也就越窄,人就会越固执。

碎片化信息过剩的时代,能通过系统的人文通识阅读,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思维,不仅是提升认知的第一道关,其实也是做一个精神自治的现代人的最低要求。


认知的构建,主要是常识的健全。常识按知识类别可以分为:生活常识、经济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等等,但从建构基础上来划分,常识有且只有两种:经验性常识和逻辑性常识。 ●前者构建在人的经验、直觉之上,拒斥逻辑,因此简单直观,不证自明,但它只是对个别事物在观察者经验范畴中的事实判断,这种判断不能揭示任何规律,所以相当易变、不可靠、容易自相矛盾; ●后者建基于形式逻辑、公理体系,可以对经验进行抽象演绎和推理,因此复杂、难懂,但它是对个别事物在演绎者理论范畴中的本质判断,这种判断超越经验,抵达规律,所以它异常稳固,往往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全人类共通的思考范式。
常识比知识更为重要。如果要追求一种稳定的、普遍的知识,我们便需要一种能够超越经验的常识,尤其是奠定了人类三大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常识。几乎每一个学科,都有一本代表作,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系统的阅读,掌握各个学科的重要常识、底层思维,这足以抵得上书海万千。

为此,先知书店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共13个领域,精选了13部各学科的通识著作,可帮助有需求的朋友,通过系统阅读,掌握这些最稀缺的“常识”。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掌握底层逻辑:各学科的思维方式”(含独家好书,附赠《通识:学问的门类》)




▍延伸阅读

方向错了,读书也可能是有害的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绝版书讯:《议会如何工作》,最后200本,揭示权力游戏的核心规则

叔本华:庸人的本质

被遗忘的罗马艺术:“黑暗时期”文明的苏醒

张鸣:监察御史为何治不了腐败?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