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难就业季:后浪找工作为何要选择成长型企业

华小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小略

来源:华略创智(ID:HUALUETT)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生活的真相是:鼓励比行动要容易得多,而且每一个鼓励并不都是无私高尚的,对于那些强烈鼓励你去做某件事的人,你要分辨他(她)是出于什么动机。

如果今年有“前浪”对你说“奔涌吧后浪”,那你更要存疑,他到底是不是跟你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因为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没有过硬的、符合目前社会需要的一技之长或可持续成长的赋能平台,即便你“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也并不能解决你当下对职业选择的困惑。

01

逆飞的成长型企业,不会浪费每一场危机


全球性大疫导致大面积的生产停滞、商场关闭、物流阻塞、消费萎靡,对全球经济社会运行的破坏程度,远超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再强大的企业和投资者都难以独善其身,哪怕是全球最牛投资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也在一季度创下净亏497.46亿美元(约350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纪录——相当于格力电器最近的市值。

在复工几个月以来的企业咨询调研中,我看到很多“前浪”在生意惨淡中焦头烂额,或在束手无策中等待生机,也有部分“前浪”面临裁员、辞退以致被迫转行的窘境。不管是毕业求职,还是跳槽转行,你都不得不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

但是,危机也意味着一批新生力量破土而出。那些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其生存空间会被挤压,这种打压可能来自对手,也可能来自环境本身。但总有新物种在危机之中应运而生,在浩劫之后绝地逢生。


因此,我们看到,危机对于某些新兴企业来说却是战略机遇。如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不仅顺应民生需要,释放出新兴消费潜力,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为继续抗击疫情,国家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可以预期,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发展将迸发更多活力。

但大概率是,多数企业都在艰难中等待新生。

因此,这个时候还在大规模招人或者比往年招更多人的企业,与其说它们是业界良心,不如说它们是综合考量自身发展实力与时代必然趋势之后趁机“广积粮”,为下一轮商业竞合中“称王”而招兵买马。

这些企业,要么是业绩逆势增长,比如从事在线视听、在线教育类的互联网龙头企业,趁机跑马圈地、扩大规模;要么是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未伤及企业根基,且未来依然一片光明,比如部分智能制造企业、高端服务企业。

这些企业,在为未来储备战略型人才。一旦疫情过去,它们会首先结束下蹲的姿势,纵身一跃开始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它们是引领时代成长的新锐,求职、跳槽、转行要首选这些企业。它们若能实现指数型增长,你的身价也会一次次倍增。

02

成长型企业的张力很大,没有什么能阻止追梦人的脚步


那么,如何寻找到适合你的成长型企业?从历史来看,每一次危机都会涌现出一批改变历史的新兴企业。我们先细数一下危机中哪些企业较容易存活,哪些实现了裂变生长,哪些成为历史的书写者。


(1)大萧条时代(1929-1933年)的迪士尼。迪士尼正是崛起于这个看似没有希望的时代:1928年,世界首部有声卡通电影《汽船威利》上映,片中的米老鼠风靡美国,在大萧条中给人以精神力量;1933年,闻名世界的《三只小猪》面世;1937年,首部长篇电影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风靡全世界。

此后几十年,迪士尼展现出强大的反经济周期生存能力,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包括主题公园、IP化运作、电影制作等,一直走在行业前端。虽然疫情期间遭重创,但迪士尼承载的梦幻美丽世界,必将在疫情后继续成为最强造梦文化IP。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成为全球第一个重新开放的迪士尼乐园。

(2)“二次衰退(1937-1938)的惠普。大萧条不久后,美国再次陷入衰退。1939年1月,惠普诞生于帕洛阿尔市的一间汽车库里,第一个客户就是迪士尼,为其动画电影《幻想曲》开发和测试创新的音响系统。

此后几十年,惠普在高科技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中突飞猛进。而惠普也是硅谷的奠基者之一,斯坦福毕业生在帕洛阿尔托创业,几乎是硅谷的经典模式。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

(3)石油危机中(1973-1975年)的微软。1974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与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市,在当地一家旅馆创建微软公司。

后来,微软利用BASIC解译器、MS-DOS系统等发明专利,拿下IBM、苹果等重要客户,微软迅速成长。之后的40年里,微软凭借“wintel”联盟主导整个PC市场,虽然错过手机业务,但在云计算方面再次走上巅峰。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微软市值仍高达1.2万亿美元。


其实,在危机中诞生或成长的公司还有很多。尽管从时间上算,这些公司并不都是从经济危机中孕育出来的,但它们都趟过了危机。例如,Google(1998)和Sales force(1999)、百度(1999)、阿里(1999)、腾讯(1999)、携程(1999)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成立;Facebook(2004)是在金融危机之前成立,Groupon(2008)、Playdom(2008)、美团(2010)、字节跳动(2012)、滴滴出行(2014)成立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度过危机后,这些公司都实现了爆发性增长。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前,这些公司也都有逆势成长的表现。多年前在成长型企业拼搏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各自领域的掌舵人或主导者。

03

选择成长型企业的赛道,对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历史上有这么多企业在危机中脱颖而出,为什么选中它们的不可以是你?

我们知道,得益于经济、技术、开放、改革、发展的红利,很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并在短短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时间里,成为众人仰望的航母级企业,比如前面提到的谷歌、阿里、腾讯、小米。企业精英团队的能力固然卓越,但他们的事业,是建立在时代风口之上的。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十几年前网吧和电脑的普及,才有今天的阿里和腾讯。而拼多多、头条、美团、快手、抖音等互联网新贵,享受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因为通讯技术尤其是移动通讯的发达和普及,才有华为、中兴、vivo、OPPO等移动终端品牌平地而起,并通过疯狂生长而成功抢夺苹果、三星的市场,而曾经趋之若鹜的诺基亚和索尼,已几无人识。

既是时代给它们机遇,也是它们托起时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如果选对赛道,在十几年前、几年前进入像华为、阿里、腾讯、美团、小米、头条、拼多多这样快速发展的成长型企业,当前就已经拿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尤其当你进入这些企业的时机足够早,成为前1000号员工,公司上市后你必然能晋升高净值人群。

所以,选对一家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就是站在时代风口上扶摇而上,靠着自己努力、平台赋能和时代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指数型成长。

当然,也有人说稳定和体面很重要。但稳定和体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大企业被淘汰也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在快速蝶变的时代,比稳定更重要的是与时代一起成长。


而成长型企业是年轻人的天下,是一群最具有进取精神、最善于另辟蹊径、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在改变世界。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美国职场中位数年龄是42.3岁,而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在35岁以下,苹果、特斯拉、亚马逊31岁,谷歌30岁,领英29岁,Facebook只有28岁。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更加年轻。按脉脉研究院统计,19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9.6岁,“最老”的是滴滴33岁,最年轻的字节跳动和拼多多仅27岁。

未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一批原创性技术的爆发,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将会继续井喷,尤其随着5G的商用和人工智能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出现,新经济背景下的竞合格局将更精彩(当然也会更激烈),年轻人会拥有更多奔涌的机会。

04

大企业 VS 成长型企业,不同的选择而已


这个时代没《后浪》说的那么好,也没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的那么不堪。但你选择何处释放青春,关键看你在乎什么。但无论在哪里,可持续成长+获取时代红利,应该是你终其一生的首要考虑,是你安全感的根本来源。

大团队可以出人才,因为大团队有规范的机制和方法可学习。如果你的长远理想是成为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而且你经得起长时间的等待,那就寻找一家可以让你持续学习成长的大企业。当然,在疫情下,大多数企业都在收缩战线,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小团队也可以出人才,因为小团队给你无限发挥的空间。如果你希望指数式成长,那就加入成长型企业。在那里每一天都是创新和挑战,你有很多脱胎换骨的机会,因为不成长或者慢成长都可能错过快速增长的红利。


成长型企业能快速成长,是因为新技术、新模式的颠覆,创造了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最重要的是有机会快速迭代。如果一家成长型企业,老板风格、团队气质、业务内容、未来愿景与你的特长、性格和志趣基本一致,能让你把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到极致,那这就是你当前最好的职场归宿。

当然,大企业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所以500强企业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但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对于更渴望迭代成长的人们来说,更要抓住成长型企业。

需要强调的是,万物生长衰退都有规律,企业也有生命周期,一个人若不能快速地将平台红利转换为个人能力,一旦你的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就丧失了参与社会再分配的可能,窗口期过后,一切归零。

那么,怎么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成长型企业?

一般而言,从工作场所的装修风格、员工的衣着谈吐、创始人的专业特长、新闻的报道方式等,可看出这个企业的特质。忽悠还是用心,套路还是风格,多聊几次、多见几次便心知肚明。

一家非常有诚意的成长型企业,不仅会告诉你企业愿景和提供你可观的报酬,还会让你感受到它需要你的创造性贡献、补台式思维和自燃型动力。

05

后疫情时代再难,也要找到青春燃烧之所


说到“自燃型”这个概念,要提一下稻盛和夫的人才理论。他认为物质有“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三种,人也可以分为“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


“自燃型”人才从不会“等别人吩咐才去干”“因为有命令才工作”,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他们热爱工作、渴望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类人不仅是人才,还是事业的接班人,商业的新边疆就由这些人开拓。

“可燃型”人才需要足够的温度、干爽的导火索才能引燃,或者需要周围都烧起来,他们才会跟着燃烧。这种人在大型企业组织中最常见,或者说重视运行规范的机构中有很多这类人。实际上,任何公司都需要这类人,毕竟普通人是世界上的多数。

“不燃型”人才一般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没有人希望身边人是“不燃”的,因为没有温度和智慧的交流,这个群体难以持久,更别说取得更大成就。

如果你是“自燃型”人才,不妨去成长型企业试一下,说不定比去大企业更利于你发挥创造性。尤其是在当下大企业招聘收缩的情况下,你选择成长型企业,就是选择快速增长,也许你骑上的是一只未来的独角兽,说不定假以数年你就成为这个企业的股东和核心成员。

当然,如果你是“可燃型”人才,你更需要加入一支“自燃型”团队,把你的内在能量点燃。如果你不小心落到把你当做螺丝钉的团队,在那种平淡无风的氛围里,可能会把你本可以燃烧的梦想消磨掉。

易卜生说:“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这句话,你可以认为仅仅是一碗鸡汤而已,但“自燃型”人格的人,会找到适合自己或创造出成长型企业,取得基于时代红利的成就。

这些人是前天的任正非、牛根生、董明珠,是昨天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及其追随者,是今天的张一鸣、黄峥、汪滔及其团队。

那么,会不会是明天的你?一切在于你今天的选择!

如果你想知道当前的offer是不是成长型企业,想知道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甚至希望得到关于成长型企业的推荐,请关注华略智库:

疫情渐远,成长开始:这份招聘可能最适合优秀的你

我们是专业第三方决策咨询机构,希望陪伴你成长的智识专家,在这里,我们一起,感知中国发展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反思新经济:从知识付费到直播带货中看到什么

【原创】职场百里挑一:疫情时期如何让好工作对你一见钟情

【原创】“大瓦国”记:中国县域经济再起航

【荐文】“链长制”能给中国产业链重塑带来什么?

【荐文】14亿人的战争:中国人用了30年望见计算力的珠峰

【荐文】乔良将军:我们不应该跟着美国的节奏跳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