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十七,出征!北理工人,与国同行!

与国同行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4-09-04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

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

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约10分钟后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来路波澜壮阔

目光再投苍穹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

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

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

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

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仰望星空

是人类诞生以来未曾中断的事情

无垠宇宙、无量星海

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航天事业是人类迈向宇宙的脚步

在璀璨辉煌的航天事业背后

有着很多矢志奋斗的北理工人

他们是幕后英雄

他们是星辰大海开拓与探索者


设计最可靠的“生命之舟”

统筹、协调、组织

精细到不落下一个细节

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他就是现任空间实验室系统及

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

是2007级北理工

机电学院博士

“活交给何宇总是令人放心”

这是同事对他最多的评价

从神舟十号开始

何宇等人就开始改进相关设计

在天宫二号制造中

设计师针对宇航员的吃喝住行等

都做了全面的宜居设计

在完成30天的中期驻留后

何宇得知航天员“住得舒适、像家”的评价后

相当欣慰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不会就此止步

中国已经实现了无人航天器

绕月、落月、采样返回三大壮举

不远的未来

中国人月宫漫步即将从神话变为现实”


研制保障“总”负责

在空间站系统研制过程中

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

他就是空间站系统

副总指挥敬铮

北理工1996级

宇航学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

2021年06月24日央视新闻中

通过虚拟动画

让大家了解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新知识

敬铮介绍到机械臂的

第一大功能

是能够对舱外的状态进行巡检

第二大功能

是捕获共轨飞行的飞行器

我国成功掌握了大型空间站机械臂

的核心技术并成功应用

“在母校的求学岁月

让我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常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我也将在学校收获的

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工作中

不断地挑战自己、砥砺前行”


“豪室”空间站设计师

“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

那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

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朱光辰形象地比喻道

他1995年毕业于北理工

宇航学院飞行器工程系火箭发动机专业

在央视新闻频道“中国空间站”直播间

朱光辰为广大观众带来了

精彩生动,干货满满的讲解

“在北理工的求学时光

不仅培养了我学习和研究能力

更锻炼了不怕困难勇于攻坚的品质

这些能力和品质

指引着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为中国的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般武艺”稳定可靠

“会者不难

先进技术已经验证、掌握

如果任务需要

交会对接的速度还可以更快”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产品

副总师郑伟

在提到载人飞船交会对任务中

坚定自信的说道

郑伟是北理工宇航学院1993级本科生

1997级光电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深以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为荣

感谢母校的培养

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

系统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

努力在航天路上为母校增光添彩

同时,祝愿北理工的学弟学妹们学业精进

未来大展拳脚,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都能书写出北理工学子的精彩!”


航天发射任务“大管家”

“5、4、3、2、1,点火!”

在为火箭发射倒计时读秒

口令声落

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刺破苍穹

点火发射分秒不差

他就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

双料01指挥员王光义

北理工自动化学院

1995级校友

“京工四年的悉心培养

学校浓厚的文化

都一直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

让我逐步坚定了投身航天强国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迷茫走向成长

心中有一份淡定和自信

手上有一份绝活和特长

肩上有一份责任和担当”


火箭守护神

2021年6月17日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 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在央视“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进驻”

特别节目的演播室中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

总体室主任牟宇

作为航天一院火箭系统专家

分享发射背后的故事

牟宇是北理工宇航学院

2000级校友

在航天一院的总体部大楼

牟宇团队所在办公楼层的灯光

通常是最晚熄灭的

这个长征系列的核心总体设计部门

有力支撑了

重大航天工程实施

工作中意想不到的情况

这时牟宇需要“黑着个脸”

对错误零容忍

这背后体现出他严谨的态度、过硬的能力

“北理工给我最重要的品质

就是务实和埋头苦干

所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

一定不会绕开走

而是要迎难而上

把它攻克

很自豪我的母校是北京理工大学

希望更多学子们能以北理工为傲

毕业后有所作为,为北理工增光添彩”


10000次计算啃下“硬骨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李蒙

北理工宇航学院2002级校友

2023年6月4日早上5点30分

受央视新闻邀请

参加“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返回地球”特别节目

对神舟十五返回地球

详细情况及进行说明

回想起面对“神舟十一号”的轨道方案时

李蒙说道

“这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无数日夜的奋战中

通过对近10000组轨道的

精心设计、精确计算

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最终“神舟十一号”与

“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母校‘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

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母校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具有广阔的视野

我博士师从于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刘莉教授

刘老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

治学严谨的态度

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刘老师鼓励我们走出国门,了解学术前沿”


沥尽心血凝“问天”

““问天”的研发难度很大

它的轴向长度超越了

国际空间站的任意飞行舱段”

“问天”实验舱总体主任设计师

北理工2003级校友张峤坦言

“从2003年本科入学到2012年博士毕业

九载岁月

无论是科研能力的培养

还是意志品质的塑造

北理工给予了我成长成才的广阔空间

母校的一流育人平台、浓郁的创新氛围

以及导师王宁飞教授的悉心指导

使我具备了良好的科研能力

也为我后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明白”声传“天地”

一条条条理清晰的任务指令

和一声声沉稳有力的

“北京明白”来自于

空间战任务北京总调度乐天

是北理工宇航学院 

2012 届校友

“在北理工4年的求学时光

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

探索真理、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

在校期间最难忘的就是

2009年我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的经历

当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游行方队

整个暑假都在良乡校区训练

作为队伍的骨干力量

我每天都要带领大家进行齐步走和各种动作训练

训练过程非常辛苦

但是当国庆那天

我和同学们昂首阔步地走过天安门时

自豪感和使命感一下子从心底升腾

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使命感让我至今难忘

工作以后,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这种力量都会激励我不断努力向前”


奔赴寰宇,筑梦天宫

从长征火箭,到神舟飞船

再到中国空间站的步步奇迹

北理工校内科研团队

默默耕耘、贡献力量

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自2011年起持续为历次空间交会对接贡献力量。

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后,十八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技术及服务。

北理工科研团队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支持航天员导入全景、普通舒缓内容,并自行调节播放进度。心理舒缓系统可以有效地为航天员舒缓心理压力,保障航天任务顺利完成。

北理工科研团队参与了“天舟”货运飞船舱内大型货物安装工装设计与仿真、半密封货运舱货盘安装仿真、返回舱充氧扳手安装与拆卸工艺仿真等工作。

北理工科研团队参与研制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燃气射流核心区长度,有效降低了燃气流对运载火箭的影响,该技术在文昌发射场导流槽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北理工科研团队针对空间站发射及在轨运行的火工装备设计需求,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点火器可靠性设计开展了仿真验证及可靠性建模理论研究。为空间站发射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先进的火工理论支持。

北理工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开展了分离冲击预示和降冲击研究,高精度计算模型预测了火工分离下长征5号遥3、遥4火箭和空间站的冲击环境,和航天部门联合研制的降冲击装置降低了分离冲击,为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安全运送到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

北理工人在星辰大海之中

助力书写探索寰宇的奇迹

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一代代北理工人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北理工力量!

官微推荐






这场“奇妙旅程”,他们历经30年!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新华社、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往期推送等

编辑:刘天琪、崔雨涵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理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