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长江断流”可能是古老的“广陵潮”僵尸复活!

徐新标 世外之友 2020-08-26
作者:世外老人(徐新标)
    
引子:美国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出了一本书,叫做《神秘的北纬30度》,书上归纳此纬度上的包括埃及金字塔、中东北海、百慕大三角......有人总结说,在北纬30度附近生长的姑娘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为什么在北纬30度地域有如此神秘的魅力?太多的专家学者,百思不得其解,十分幸运的是,我们泰兴恰好地处北纬30度附近(北纬32度);十分古怪诡奇的是,地处北纬30度附近的泰兴、靖江,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五次长江断流事件,分别是:
元至正二年,1342年八月,第一次有文字记载长江断流事件。明初《草木子》一书里记载了这次断流:至正初。揚子江一夕忽竭。舟楫皆閣於塗中。露有錢貨無數。蓋是累年覆舟之遺物也。人爭取之。潮至輙走。潮退復然。亦有走不及而渰死者。如是累月。江復安流。識者曰。此江嘯也。其後果先失江南。
明嘉靖八年,1529年8月23日第二次,跑到江底的当地居民看到“江岸如(山)壁”。                                  
明朝天启七年11月,第三次 。                                              
 清乾隆19年,第四次,江阴渔民看到江阴鹅鼻嘴公园与孤山之间居然有一条联系起来的石脊。                         
 1954年1月13日,第一次长江断流。
长江断流事件位列北纬30度十大人类未解之迷第一位,其它未解之迷分别有:鄱阳湖“魔鬼三角”、加州“死亡谷”、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等。
1954年1月13日,泰兴段长江断流时,我市交通局有一位姓曹的老干部(泰兴市公安副局长曹子清父亲),恰好在江边过船交通工作点工作,曹亲眼目睹了1954年那一次江水断流事件,2015年10月,笔者曾和《现代快报》记者尹有文、苏州大学崔小春老师、小马等人,对曹老做过一次专访,曹老在电话中讲述了1954年长江断流的一些细节:下午两点左右,江水突然消失,城西区印如东等人跑到向江底观察,发现江底都是松软之江沙,有一些沉积物等。
后来,我和企业家、高港区政协常委沈健、小马等人,对当年泰兴交通系统的老干部戴伯余,做了专访,戴老叙述:江水消失后,江面开阔,看不到对岸常州有水的迹象,几个小时之后,听到远方有哗哗的江水声音传来,江面开始正常恢复往常模样。戴夫人也是老交通,她介绍:后来这事在江边居民中传开了,当时高港有水,七圩有水,就是过船镇这段江面江水消失。
浩荡万里东流之长江,到达泰兴靖江时,开始折道向南,这段江岸线有96.3公里之长,历史上江面最宽时有四十多公里宽,现在最宽的江面有七八公里宽,最狭的江断面也有三公里左右。如此宽阔之江面,数以多少亿吨的江水怎么可能像玩儿魔术一样失踪了?
专业的学者,非专业的探索者,提出好多解释,结合本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古地理特点之后,有一种观点,慢慢呈现,并且正在得到一些朋友特别是专业专家的认同。这种观点就是长江断流,与此地唐代以前每年都会发生的广陵潮,有千丝万缕之关联,或者说,大自然制造当年广陵潮的力量,后来制造了一次一次长江断流,所以有这种想法,与自己有一次读枚乘《七发》,突然有感。
枚乘是淮阴人,他在《七发》之中提到的曲江,起源于扬州,由西向东,绵延数百里入海,很有可能,当年的曲江水,曾流经笔者现居住之地,二千年前,我读书的床下,曾经是滚滚海涛......我乡大儒朱东润先生,在他自传里也说:泰兴东门某处,曾经挖出大鲨鱼的骨架。     
那一 次读枚乘读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至则未见涛之形也,......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当时想啊,汉赋《七发》记载的扬州曲江大潮,与现在每年八月的浙江钱塘江大潮,何其相似?但其声势浩大,又远远超过现在的钱塘江潮,如此排山倒海曲江大潮,彻底消失,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扬州地区,年年复年年,连潮水的毛都看不到,为什么?
随后,查找资料,居然发现有许多人,也在关注春秋战国时期,还存在的扬州曲江大潮的问题。一位叫傅桂明的朋友,写了一篇小文章《消失的广陵潮》,发在2011年5月28日《扬州日报》文化版面上。《失了的广陵涛》 作者:傅桂明 
正文:不少人都读过枚乘的名赋《七发》,文中写道:“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在作者笔下:“(广陵涛)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真是气势磅礴,撼人心魄,与钱塘大潮并无二致。众所周知,“广陵”即今扬州。那么“曲江”是指哪?广陵潮又是怎么形成、又为什么消失了呢?
        广陵附近长江早有曲江之称。《邗江县志》记载:“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分江都合渎渠以西,江阳县曲江以南建扬子县,县治扬子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扬州城东出土了《唐故清河张君墓志》碑一方,上刻:“……即以其年(元和五年,即810年,引者注)五月九日卜葬于扬子县曲江乡东五笮村之原。”在现扬州京杭大运河西侧,文昌中路与运河北路交叉口,有一座曲江公园。在公园的紧邻西侧,依次为南北向的观潮路、曲江北路。附近还有曲江街道、曲江商品城、曲江新苑等,说明这里与曲江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挖掘,专家推断曲江岸线在今沙河一线,并向西南折,形成一个“M”形,所以称为曲江。 
      大约在5000至7000年前,长江在扬州、镇江之间入海,形成一个喇叭形河口。长江流至此处,由于江面骤然开阔,流速降低,加上海潮顶托,泥沙发生沉积。到汉代,在广陵南郊江中形成沙洲,长江至此分为两道,沙洲之南为大江主航道,之北为支流,这个支流即为曲江。每到潮汐之日,海潮溯江而入,涌入狭浅的曲江,受到突然挤压,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这就是为人传诵的广陵涛。枚乘曾任吴王刘濞的郎中,公务之余,当常赴曲江观涛。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写道:“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
      晋时,长江三角洲迅速向海域伸展,镇扬江面缩窄,至永和中(345~356)年,扬州岸线已伸展到今仪扬运河、扬子桥、施家桥、小江、三江营一线,曲江慢慢被淤塞,时人移至别处观赏涛涌盛况。《南齐书·州郡志》:“南兖州刺史每以秋月出海陵观涛,与京口对岸,江之壮阔处也”。南兖州治所在广陵,海陵即今泰州。晋代山谦之《南徐州记》:“京口,禹贡北江也,阔漫三十里,通望大壑,常以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极为奇观。涛至江北激赤岸,尤更迅猛”。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治所京口。赤岸即赤岸山,在今六合县东南。《南兖州记》:“瓜步山东五里有赤岸,南临江中,潮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此岸侧,其势稍衰”。瓜步和瓜步山在今六合县东南。南朝乐府民歌《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南朝陈诗人阴铿《广陵岸送北使诗》中写道:“行人引去节,送客舣归舻。即是观涛处,仍为郊赠衢。”
      直到唐代中期,广陵涛仍然存在,诗人吟咏的很多。李颀有诗:“鸬鹚山头片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李白在《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里写道:“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潮。”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大量人口从北方移入,长江流域农垦范围日益扩大,长江泥沙增多,入海口迅速下移,镇江、扬州间的喇叭口消失,长江口演变为目前的形状,形成涛涌的条件丧失,广陵涛由盛变衰,慢慢消失。正如李绅在《入扬州郭》诗前的小引里所写:“潮水旧通扬州郭里,大历以后,潮信不通”。后人以各种形式怀念广陵涛,如明郭第有《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诗:“可怜扬子渡,不见海潮生。”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有茶楼、浴池以广陵涛为名的,甚至在东关城门附近,还有一泉名广陵涛。
       但也有人怀疑扬州有涛的真实性,认为是钱塘潮之误。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将曲江纳入“浙江水、斤江水”内,唐代宋昱、清代朱彝尊、袁枚、现代傅斯年等均持此见。反对最烈的为扬州人士,清费锡璜、汪中、阮元是其中主要代表。直至今天,虽然大家对曲江位置、广陵潮消失时间持有不同意见,但基本认定扬州存在过广陵涛。费锡璜《广陵涛辩》说:“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成为经常引用的名言。
结合此文,笔者初步有一个判断:长江断流与当年的广陵潮可能有关系,甚至是主要关联,理由是:
一、泰兴江段,包括枚乘在《广陵潮》中记载的广大苏中地区,唐宋之前,为长江入海口,曾被大片江水覆盖,当年水域形状,即为容易形成江潮的喇叭口,所以隋唐以前,此区域,每年都会出现像钱塘江一样的秋季大潮,因为长江江水含沙土量高,沧海桑田,把当年的水域,全变成陆地,形成秋季大潮的水虽然消失了,但形成大潮的天文力还在。一有机会,这种天文引力致使江水断流。
二、泰兴江面的南岸是常州,自唐以后,北岸喇叭形江面沧海桑田,让流沙堆积成陆地,但南岸没有深刻变化,还是当年的古江岸,江水断流点,正是当年广陵潮的一个小切面。
      三、江水断流,至少有两次发生时间,与钱塘江大潮出现的时间相近,都是八月,不能视为巧合。
     所以初步认为,长江断流现象,是
古老“广陵潮”某种情形下的僵尸复活,如果不出意外,1954年1月13日泰兴过船江面,江水断流事件,不可能是最后一次,还会有下一次,也可能是在其它地点。

-----------------------------------------

闵乐晓:企业家,诗人,武大哲学博士,广东省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设计的一款原创腕表,已申请了国家专利及著作版权,是钟表史上首款将天安门华表神兽“望天吼”与“十二生肖”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腕表,材质高端且寓意吉祥。当此疫情肆虐、苍生蒙难之际,愿此表带给您吉祥。目前,此表正在京东众筹,众筹价极优惠。




文章已于2020-02-15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