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木铎

其他

【新书】荣新江、朱玉麒 主编《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

十、未比定语言的文书参考文献暨缩略语索引一:黄文弼文书编号索引索引二:中国国家博物馆今藏黄文弼文书编号索引索引三:黄文弼文书图片新旧编号索引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新书】李零《考古笔记:疫中读书记》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23ISBN:
2023年8月17日
被用户删除
历史

【访谈】李开元:一个历史学家遭遇心灵枯竭之后

他逐渐清醒过来。刚好这个时候,他的人生也处在谷底,先是大病一场,然后回国任教的计划也遇到波折,他一个人在遥远的日本乡下居住,事业、生活方方面面都不太顺心。苦闷中,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重新回顾。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书讯】谢湜 :《脱俗求真:蔡鸿生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序言

林悟殊教授主编《脱俗求真——蔡鸿生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壬寅清明,永芳堂沐浴在和煦的春光当中。窗明几净,绿草如茵,莘莘学子问道于斯,勤学于斯,学系同仁乐教于此,安居于兹。百年学系得以赓续博大持中的传统,宁静致远,书声不辍。此情此景,我们愈发感念先哲传承之功,缅怀前辈谆谆教诲,编辑出版这部纪念文集,寄托了学系对蔡鸿生教授崇高的敬意。蔡鸿生先生1933年农历4月17日出生于广东澄海,202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四)去世于广州。至2022年,按照先生老家的习俗,正好九十诞辰。在学界同仁、学校同事、蔡门弟子、后生晚辈的心目中,蔡先生是一位学识闳富,探知“预流”的纯正学人,也是一位尊师重道,敦品励学,谦和低调的益友良师。2021年5月,学系决定组织编辑出版一本蔡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文集。汇聚点滴心愫,铭记绵绵教泽,从先生的精神和主张中,我们希望继续探寻大学之道、学问之路。我们最先向师母蒋晓耘老师请示此事,蒋老师对学系的安排表示感谢,还表示自己将撰文回忆蔡老师的一生。她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六易其稿,完成《思念》一文,回顾了蔡先生读书治学的一生,以及他对学校、学系的拳拳之心。她还叮嘱先生门下弟子及再传弟子,读书和教书是蔡先生生命之所在,希望大家的纪念文章以学术为本,继承和发扬先生的学问和精神。蔡先生平日循循善诱,善于指导学生在宽阔的学术领域探索研究,众多弟子和再传子弟们都撰写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书主编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林悟殊老师身上。林老师是历史学系1962级本科,1978年跟随蔡先生读研究生。他在蔡先生指导下,从唐代摩尼教入手,探讨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华化形态,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唐代外来宗教研究学者。2021年教师节,我们前往探望林老师,恳请他主编纪念文集。林老师虽年近八旬,体弱多病,深居简出。他仍表示定将此事做好,并对文集的组稿和编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随后每收到一篇文章,林老师均认真审阅,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注释规范等等,均给出具体修订意见。林老师建议纪念文集的标题定为“脱俗求真”,因为这四字箴言源于蔡先生对自身学术生涯的定位,也代表了后学对先生所秉承的学术品格的继承。2014年中大九十周年校庆时,校报曾对蔡先生进行采访,请他谈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研究。当时,蔡先生反复考虑后确定采访题目为“脱俗求真的追随者”。“脱俗求真”四字出自陈先生的25字名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是为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治学精神。蔡先生将自己定位为陈先生治学精神的追随者,表明了陈先生学问人格对他的深刻影响,也体现了蔡先生平生行事低调、谦卑谨慎的秉性。林老师指出,就陈寅恪先生脱俗求真的精神而言,蔡先生不仅是继承践行,为青年学子,后辈学人做出表率,也为学系的学风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纪念蔡先生,也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彰显本系学风建设的成果,以“脱俗求真”四字作为纪念文集名称,应该是最合适的。题名确立之后,我们有幸请到本系系友、蔡师早年弟子、著名书法家林雅杰先生为纪念文集题签。编辑纪念文集的启事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之后,很快得到本系师生、校友及学界同仁的热忱回应。2021年年底,我们基本完成文稿征集,提交出版社。文章分为两类,一类是回忆纪念文章,一类是学术论文。蔡先生的同学好友、学界相知、晚辈学生以及学系年轻同事,深情回忆了几十年来与蔡老师的交往点滴,跟随他们的文字,我们可以重温一位宽厚善良、淡泊名利,而又处事练达、外圆内方的学者,从少年时代到耄耋之年的一生,领悟一位胸中有世界的“大先生”(葛承雍先生语)的人生之路、学术之路和育人之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届的校友,对蔡老师文集的组织编辑给予了热情真挚的支持。广东省社科联李鸿生老师向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老五届”同学发布蔡老师纪念文集征文的消息,得到积极回应。各位学长深情回忆蔡先生为人为师的历历往事,令人难忘。历史学系校友茅海建教授和伍跃教授,曾撰写过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在社会广泛流传,影响很大。当得知我们编辑纪念文集,他们均应允收录。这些纪念文章均源自作者们的切身体会,既有感性的描绘,也有学理的反思,反映了他(她)们在求学和治学道路上从蔡先生身上所领悟到的道理。他(她)们的笔触,也一如蔡先生那样文质彬彬,低调谦逊。蔡鸿生先生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熏陶,他胸怀世界,视野宏阔。先生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宽广,在唐代粟特、突厥文化,俄罗斯馆与中俄关系,岭南文化及佛门僧尼史事,广州与海洋文明等专题均有精研卓识,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受到海内外学界推崇。他在历史研究的学理和方法等方面也多有心得,相关论述谈及治学修身,发人深省,击中要害,影响广泛,让后辈学子从中多有受益。国内外不少相关的重要学者纷纷撰文,回顾先生对唐代外来文明、南海文明与中西交通、西洋文明与近代中国等不同领域的学术贡献。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历史学系陈春声教授作为蔡先生同乡,专文论述先生的潮学研究成就,深情回顾了当年陪同先生回乡考察的点滴往事。历史学系各位老师的文章,分别围绕蔡先生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从学理和方法上进行了追溯,既深刻体现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深厚的学术传统,又反映出先生治学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辨力,以及对不同学科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成果。蔡先生秉承古训,视弟子为子弟,平易可亲、苦心教诲、循循善诱,深得学生爱戴。门下弟子及再传弟子秉承师教,弘扬其教学理念、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分别撰写了相关学术论文,遥寄追念之思,薪火相传,当为最好的纪念方式。作为蔡先生门下弟子,历史学系副主任江滢河教授在纪念文集筹划编纂的过程不辞辛苦,与学系同仁及时转发学界同仁的纪念文章,分享他与蒋老师在整理蔡先生遗作文稿的最新发现和体会,将他对先生的无限思念默默地深藏在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背后,令我们十分感动,也深受启发。广东人民出版社柏峰女士积极联系文集出版事宜,自己撰写了回忆蔡老师的重要纪念文章,积极联络学界同道撰写文章,扩充了纪念文集的内容。她亲自担任该书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周惊涛、唐金英高效细致地审阅了所有文章,为纪念文集顺利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仙逝后半载,历史学系回迁永芳堂。先生晚年的一大习惯,即是上午十点左右漫步至学系一楼,翻阅新到报刊,随后安详地坐在楼梯口那把简朴斑驳的直背旧木椅上,点上香烟,与往来的同事、学生闲谈,其乐融融。如今系楼修缮一新,先生却驾鹤西游,学系同仁时有怅然之思。我们特地将先生喜好的座椅,以及他一贯使用的烟灰缸珍存在永芳堂,寄予我们对他深深的想念。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书讯】《朱雷学记》

感谢浙江古籍出版社王旭斌社长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编校团队认真、负责、高效的编辑工作,纠正了书稿中的若干错误,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当然,本书如有任何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概由本人承担责任。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笔谈】科大卫:统一模式书写背后蕴含不同的历史进程

我其实参加过很多次闽浙赣工作坊的会议,每次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共同学习,当然有时候可以跑一下田野就更高兴了。但是这两年在香港,因为新冠疫情哪里都不能去,所以田野考察也暂停了,我们以前做了很多年的项目也停顿了一阵子。我就在想这一次来开会,要交一个什么样子的报告呢?我昨天晚上准备了一个简短的ppt,
202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