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些诗停在指尖开出艳丽的花朵| 评符会娟诗集《风笛飘过》

徐兆宝 凉州文化研究
2024-09-16

书评


没见过符会娟,但常在《中国作家》、《飞天》、《人民铁道》、《中国铁路文艺》、《兰州铁道报》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读到她的诗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其勤奋的写作者,她常年工作生活在铁道边,耳闻目睹铁路人的工作生活,用细微的生活体验摹写成诗;她又是一个妻子、母亲,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汇聚成爱情、亲情,表达细腻的情感……于是这一个个日常工作生活片段被提炼成了不同的意境,在她的生活中扎了根,在她的指尖不断凝聚萌发,开出一朵朵艳丽的花。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曾经说过,蜘蛛“从体内吐出丝来,结成自己的空中楼阁”,诗歌则是诗人“吐出她灵魂的精细的蛛丝”而织出的“一副空色的丝毡”。这“灵魂的精细的蛛丝”,便是诗情。我国历代诗歌评论都把诗言志抒情作为诗歌的基本特点。别林斯基也认为抒情诗是“作者对于所描写事件的感情的吐露。”因此,真情成为诗歌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像诗歌的血液,通体闪着生命的光辉。符会娟的诗歌就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自己熟悉的场景中,表达内心真情实感。如诗歌《做一株铁道边的植物就好》“如果你来看我,不分季节/不论车次。如果忙/即使擦肩而过也好/只要我无风时摇动枝叶/只要你,朝车窗外/凝神片刻且微微一笑”,写出了铁路旁一棵普通植物的特点,这恰恰也是一个普通铁路职工的缩影,更是每一位铁路职工的心声,表达了坚守岗位的精神期盼。再如《通勤火车》、《月光下的站台》、《火车与野花》、《铁道边,一颗榆树》、《一列火车已经启动》、《坐在动车里》、《铁道旁的沙枣树》、《青春慢火车》、《会车》、《站场上,一只舞蹈的小燕子》、《火车上》、《一列火车经过白龙江大桥》、《在梦里,我顺着钢轨往前走》、《站台》、《爱上你的那一天,我爱上了钢轨》、《一条铁轨坚定地穿过沙漠》、《我们心中飘扬着一面旗帜》等等辑一、辑二的作品,都真实写出了司空见惯的铁路工作生活场景,每一个特定的意象都牵动着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工作与生活中忙碌、奔波,生动体现出铁路人的坚毅、坚强、执着的信念,宛如他们心中永远飘扬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奋发向上。

人们都说,真正的诗歌是诗人生活征途上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特定情势下真实心情的无饰表现。它们像出水芙蓉,像新绿的柳叶,像流动的山泉,尽管不做任何雕饰,自有天然神韵。读符会娟的诗就会感觉她把工作、生活中经历的一些美好的片段融合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寄情于日常事物,表达自然、质朴的美好生活,流露出真诚真情。如辑三、辑四中《一朵云遇见一朵棉》、《雪花情书》、《心儿喜悦时》、《一条鹅卵石小路》、《天空如此晴好》、《秋天,向日葵怀揣秘密》、《学妈妈缝棉衣》、《母亲的棉嫁衣》、《幸福》、《给女儿》、《春天,姐姐笑成一朵花》、《大山,今天我读懂了你》等作品,都让我们看到诗人在成长之中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少了世俗的埋怨,多了对儿女父母的关爱,以及对家庭、社会的一种责任。这都是中国普通家庭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写照,但在诗人看来,繁杂的人际关系却在一餐一粥、一针一线中化为浓浓温情,多了理解宽容,变得在人情世故处理上更为成熟。如《雪花情书》“年轻时,雪花一样/一次次练习,一次次书写/即使被阳光和时光/擦去痕迹/年轻时,不懂/那些落在纸上的/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回到最终的释然化解,就是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由此走向成熟,这便是生活。再如《梨花飘》“梨花飘/那时候我还小,就知道/梨花飘,天就更蓝了/外婆的头发就更白了/梨花飘啊,一飘就是这么多年/我的幸福就在身边,外婆还在身边”。这些句子无需太多修饰,自然流露出亲人可依的深情,引读者进入诗的纯美意境,感染读者的阅读情绪,真挚地完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读完诗集《风笛飘过》,诗人笔下的戈壁小站,工友、火车、钢轨、风笛等意象一一从脑海拂过,宛如信念如磐、步履铿锵的铁路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符会娟笔下,无论是铁路工作生活的场景再现,还是爱情、友情、亲情的日常感悟,都离不开她朝夕相处的钢轨、火车、风笛,这些她最熟悉的事物,不经意间常触动她的诗意想像,触发瞬间的写作灵感,这些小小的诗意和灵感在她指尖一点点凝聚汇合,历经时间馈赠终开出一朵朵艳丽的花,成为她向往和憧憬的诗意人生。

作者简介

徐兆宝,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甘肃省作协会员。在《诗选刊》《星星诗刊》《绿风》《飞天》《中国诗歌流派》《中国校园文学》《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驼铃》《武威日报》《西凉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小说、评论500多篇(首),2015年被中国诗歌网评为“2014年度诗歌十大诗人”,获“黄河文学奖”、“雄关文艺奖”等多个奖项,有诗文入选《诗歌精选300首》《中国当代诗歌精华作品选》《中国当代诗人名录》等十多个文集。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妇女(理论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诗集《守望岁月》。


编辑:马海霞

审核:贾海鹏

终审:席晓喆

甘肃武威:河西走廊民族交流与文化融合的缩影

凉州“移民”皇冠梨

征文 | 全市青年“口述史”征文启事



❖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  投稿邮箱:765279839@qq.com

阅读好文,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凉州文化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